廢氣處理設施在運行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,影響處理效率甚至導致設備故障。運維人員需要及時識別問題根源并采取針對性措施,確保系統穩定運行。以下是幾種常見問題及其解決方法。
1.設備性能衰減與處理效率降低
廢氣處理設施運行一段時間后,處理效率可能逐漸降低。這通常與填料堵塞、吸附劑或噴淋系統故障有關。填料層積灰或結垢會減少氣液接觸面積,導致污染物去除率下降,定期沖洗填料層更換填料能有效緩解這一問題。吸附劑則需要檢查溫度、濕度及廢氣成分是否超出設計范圍,必要時進行再生或更換。
噴淋系統噴嘴堵塞也是常見現象,水質硬度過高或懸浮物過多都會加速堵塞進程。運維時應定期檢查噴嘴霧化效果,清理濾網和管道沉積物。采用軟化水或添加阻垢劑能延長噴淋系統使用壽命。
2.風機與管路系統運行異常分析
風機振動過大或異響往往預示著軸承磨損、葉輪積灰或動平衡失調。停機檢查軸承潤滑狀態,清理葉輪附著物,必要時重新校準動平衡。管道漏風或風量不足時,先檢查法蘭密封性,再排查閥門開度是否正常。管道內壁積灰會增加系統阻力,定期清灰能維持設計風量。
部分工況下廢氣濕度較高,容易在管道低洼處形成冷凝水,腐蝕管壁并滋生微生物。加裝排水閥或保溫層可以減少冷凝水積聚,不銹鋼材質管道更適合高濕環境。
3.在線監測系統數據異常診斷
在線監測數據波動或超標時,先確認采樣系統是否正常。采樣探頭堵塞、伴熱管線溫度不足或冷凝器故障都會導致數據異常。定期校準氣體分析儀,檢查預處理單元的過濾器、除濕裝置是否有效工作。若數據異常與工藝變化無關,需排查傳感器是否老化或受干擾。
VOCs監測中,FID檢測器響應值偏低可能是氫氣純度不足或火焰熄滅導致。PID燈源污染也會影響讀數,清潔燈窗或更換燈源能恢復靈敏度。運維人員應建立校準記錄,對比歷史數據快速定位問題。
4.二次污染物產生與防控措施
廢氣處理中產生的廢水、廢渣若處置不當,可能引發二次污染。濕法脫硫廢水需中和處理后排放,避免pH值超標。活性炭吸附飽和后屬于危廢,必須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。
生物濾池異味逸散通常因填料板結或濕度失控引起,調整噴淋頻率,補充新鮮填料能恢復微生物活性。對于焚燒爐,二噁英控制依賴溫度穩定性和急冷效率,爐溫低于850℃時必須啟動輔助燃燒器。
5.電氣控制系統及自動化故障處理
PLC控制系統死機或信號丟失時,檢查接地是否可靠,模塊供電是否穩定。變頻器過載報警可能是電機軸承卡滯或負載突變導致,復位后需排查機械部分。傳感器信號漂移常見于電磁干擾環境,屏蔽電纜和獨立接地能有效改善。
自動加藥裝置堵塞或計量泵故障會導致藥劑投加失衡。定期清理加藥管路,校準計量泵行程,確保pH調節或脫硝還原劑比例準確。備用泵應每月試運行,避免緊急情況下無法啟動。
6.運維優化與預防性維護策略
預防性維護比故障后搶修更經濟。建立關鍵部件更換周期表,比如活性炭3-6個月更換、催化劑每3年檢測活性。利用停機時間檢查密封件老化程度,提前備貨減少待機損失。運維記錄必須詳細,包括故障現象、處理方法和更換部件型號,這些數據能為后續優化提供依據。
人員培訓同樣重要。操作員應熟悉設備原理,能通過聲音、振動和氣味判斷異常。定期演練應急預案,比如突然停電時如何安全關閉系統,防止廢氣倒灌或設備損壞。
廢氣處理設施運維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案,需要結合工藝特點和實際工況靈活調整。抓住問題本質,用最小成本維持系統高效運行,才是專業的運維之道。